考研第一件事需要干什么?可能不一样的人有不一样的怎么看,但有一件事却是每一个考研人无法避免的,这就是选院校。现在考研的考试规范是,公共课加专业课,公共课是全国统考,而专业课却是每个招生单位自行决定的,不同学校考察的需要和困难程度不同。大部分学校的专业课考试都会指定若干本参考书目,考生以参考书目的内容为复习重点。因此,准时选定考研的目的学校,复习才会更有针对性。考生在喧杂院校的时候必须要理智、慎重,考虑我们的实质状况。专业:院校选择的最重要原因
不少人在考研时仍旧延续了高考考试填报志愿的思维:非“名校”不报。然而,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大家自己的状况已与高考考试时有着天壤之别了。不管你在这4年中是兢兢业业、刻苦学习,还是碌碌而为、“虚度光阴”,只须你能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你的思维方法都会体现出你所学专业的特点,这一点不管你承认与否,都是不可更改的事实。此时的你已非高考考试时“纯洁”的你了,你已经“沾染”上专业的特点了。高考考试时,任何专业你都可以学,所以需要的是好的学习环境,此时名校是不二的选择。但,在考研时,你需要考虑专业的限制,且不说文理科有什么区别,就是同样是文科的文学和历史学在学习内容和办法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所以考研需要考虑的是目的院校有关专业的建设问题。譬如:该学科点的带头人是哪个?该学科点是否重点学科?是省级的还是国家级的?
有人说:高考考试选的是学校,考研选的是导师,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一位出色的导师,不只能让学生的学术水平提高非常快,更能帮助学生在就业时提高我们的价值。出色的导师就是一块“金字招牌”,不只代表着学术的前沿,更是象征着实力和信誉,因此,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研究生时,都会非常重视研究生的导师。
或许有人会说,这跟选“名校”没冲突,而且需要要考名校。不能否认,“名校”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较那些“普通院校”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名校”的图书馆拥有很多的前沿资料,实验室里摆满了一流的仪器“名校”云集了海量学术前沿的领头人,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这并非让大家舍弃“普通院校”的原因,由于“名校”并不集中了全部的优势资源,不少“特点院校”虽然整体实力不是非常出众,但在某些“特点学科”方面却独树一帜。
第一,硬件方面的优势,如丰富的图书资料,一流的科学设施等,这类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已不是特别明显的优势,大家完全可以借用互联网等技术来弥补“普通高校”与“名校”的差距。第二,某些学校虽然不见得是“名校”,但在某些学科方面却是很有特点的,譬如上海大学的社会学专业,北京邮电大学的通信工程专业,徐州医学院的麻醉学专业,与一些民族大学的民族学专业等等。这种高校不是“985工程”的“名校”,有的甚至都不是“211工程”的高校,整体实力一定不如那些综合性的“985工程”“名校”,但他们的“特点”专业在行业内却有口皆碑,不比那些“名校”差。相反,有的“名校”总体实力非常强,但却不可以兼顾所有专业均衡进步,导致某些专业进步停滞,甚至都不如一些“普通高校”。第三,“名校”之所以为“名校”是由于这类学校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治学严谨,学习环境浓厚,但这并不意味着“普通高校”的学习环境不可以。相反,“普通高校”由于 “普通”,危机意识愈加深刻,学习的情绪更高,况且,是不是想学习主要的还是在于个人。
因此,大家在选择考研目的院校的时候,主要的不是看目的院校知名度是不是够大,而在于你所考试报名的专业在这所学校是不是非常强,学科建设是不是遭到学校的看重。
自己实力:不可忽略的检讨
每一个参加考研的同学,大的愿望莫过于能顺利考试,为目的院校所录取,所以,大家在选择考研的目的院校时不能不先估量一下我们的实力。
第一,英语是非常重要的一关。因为现行的考研政策规定,需要总分和单科成绩都要达到公布的分数线才有机会参加复试,不少同学总分非常高,可却由于英语相差1、2分而不幸败北。专业课的筹备有目的院校的参考书目可以对照,只有认真学完、学好基本参考书目,专业课基本上就没问题了,但考研英语却没一个明确的可以参考的复习提纲。英语的复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而且,考研英语的考察思路与大学习英语四六级又不同,不可以由于过了英语六级而忽略对考研英语的看重。不少考研过来人都说:考研其实就是考英语。这话可能有的偏颇,但也不无道理。
假如大家仔细注意考研政策,会发现中西部区域高校的分数线常见要比东部区域的低,大致低 5~10分,也就是大家一般所说的一区、二区别数线差异。以区域为分类标准的划分,使得不少“名校”的英语分数线由于地域缘由而常见较低,诸如兰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着名高校,所以,假如英语成绩不是非常理想,可以选择二区的高校,尽可能提高考研的率。
第二,在选择院校时好能问问自己,对所选的专业是不是能维持热情,一直坚持下去。有的同学因为筹备不够充分,或者自己实力不济,没办法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但又很想去自己心仪的学校去深造,这个时候该如何解决?不主张明知不可能被录取还去“拼死”搏一搏。假如自己对所学专业足够热爱,大家可以先选择考研困难程度较低、自己有把握考上的学校去读,在读研期间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实力,做好更充分的筹备,在考博的时候再选择过去心仪的学校。
后,大家在选择目的院校时,还需要考虑考虑自己的经济状况,还要考虑当地的消费水平,如此才不会在未来的读研中由于我们的生计问题而没办法专心学术,影响我们的前途。
考研在选择目的院校的时候,大家倡导依据所学专业的特征与自己的兴趣喜好、学习状况来选择,而不是为了某些外在的、非理性的原因,套用一句典型台词:大家的口号是,不就好,但求适合!
推荐阅读:
2016考研择校五招增加考研胜算